研究公司Rystad Energy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表示, 由于頁巖油產量激增,2018年美國將超越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油國。
自1975年以來,美國產油量一直沒有超過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Rystad Energy的數據顯示, 2018年美國原油產量將提高10%至1100萬桶/日左右。
這一預測彰顯了水力壓裂技術革命如何將美國變成了一個能源大國。同時特朗普總統(tǒng)也承諾即將通過削減監(jiān)管來加快這一轉變過程,從而使美國不在過度抵賴來自包括動蕩的中東等地區(qū)的外國石油。
Rystad負責市場的副總裁Nadia Martin Wiggen表示,美國頁巖氣完全改變了油市。
在沙特領導的歐佩克于2015年底發(fā)動了一場價格戰(zhàn),以奪回被頁巖油占領的市場份額。這導致美國石油產量下滑,但并未完全崩潰。
由于供應過剩,油價從每桶100美元左右暴跌至26美元的低點。油價過低迫使德州、北達科他州和其他地方的頁巖油公司縮減產量。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顯示,2016年9月美國國內產量為855萬桶/日,較2015年4月的峰值下降了11%。
但是,在德州西部的二疊紀盆地頁巖油生產的帶動下,以及油價上漲和技術改善壓低成本,美國頁巖油行業(yè)在去年強力反彈。
EIA預計,2018年美國原油產量將躍升至1000萬桶/日,超過1970年創(chuàng)下的960萬桶/日的記錄。
Rystad對美國石油信心十足。該公司預計,到明年12月份,美國原油日產量將達到1100萬桶,略高于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的產量。
但也有人持懷疑態(tài)度。黑石副總裁拜倫·維恩(Byron Wien)本周預計,2018年美國頁巖油產量將“令人失望”,助推油價升至每桶80美元以上。
周三油價攀升至每桶61美元上方,為兩年半以來的首次。最近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利比亞的輸油管道爆炸和伊朗的抗議活動。
從長期來看,油價的反彈得益于強勁的需求和供應過剩緩解。
在供應過剩緩解方面,歐佩克和俄羅斯居功至偉。二者在去年11月末達成協(xié)議,同意將石油減產協(xié)議延長至2018年底。這反過來有助于穩(wěn)定油價,為美國頁巖油產量增加鋪平了道路。